记住这些平安度过“盛夏危险期”分类: 公司资讯益力康2022年5月18日 常言道,“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。” 转眼间中伏就到了,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,更是一段需要避病的日子。 中伏要避病 心血管疾病:一不小心要人命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,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,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。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,气温每升高1℃,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.3%。 严重中暑:死亡率高达60% 夏季高温,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。但是!在中暑里面,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“热射病”,死亡率高达60%,是临床表现最严重、死亡率最高的中暑。 面瘫:空调直吹容易面瘫 夏季,人们常呆在空调房,很容易导致一种夏季高发疾病——面瘫!天气炎热,部分人选择空调或者风扇直吹,风寒之邪侵犯面部,出现面部神经炎,即面瘫病症。面瘫患者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,严重时嘴歪眼斜。 肠炎:不注意很遭罪 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,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;同时,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,因而腹泻、肠炎成为“夏季”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。 中伏的健康手册 三伏天虽然是疾病最易上门的日子,但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、主任中医师由冬冶根据中医经典养生理论,总结出了三伏季节健康养生五宜。 宜补阳 从中医角度讲,有些疾病是由于外感风寒、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,此时补阳可以去除冬季内伏寒邪,达到其他季节治疗所达不到的双重功效,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冬病夏治”。 中伏时节,气温最高、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,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,此时补阳效果最佳。 一旦风、寒、湿、暑、燥、火等邪气被赶出体外,不但疾病能更好地治愈,将邪气排出后,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闷热、烦躁。 最适宜补阳的人群 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,中医认为阳气不足、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。 经西医检查无异常、无明确病因者。这些情况,中医认为属阳虚风寒盛,适合冬病夏治。 1.呼吸系统疾病: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咳嗽、喘息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支气管哮喘(尤其适用寒性哮喘)、过敏性鼻炎、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; 2.消化系统疾病:胃痛、胃胀、慢性结肠炎、虚寒腹泻、消化性溃疡等; 3.风湿骨病:关节痛、骨质增生、关节炎、风湿引起的各种颈、肩、腰、腿痛; 4.小儿疾病:体虚易感、哮喘、支气管炎、消化不良、腹泻等; 5.妇科疾病:痛经、产后头痛、产后风等寒症患者。 6.治未病:免疫功能低下,夜尿频多,阳虚体质,气虚体质等亚健康的调理。 中伏补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贴三伏贴,尤其是上述人群,可到周边的正规中医院咨询就诊。 宜有度 夏天人体阳气最重,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顺应自然规律,夏季切勿贪凉,用冷饮解暑降温、食用凉菜未尝不可,但不知节制则对身体有害无益了。 另外,空调温度不宜过低,最好根据体质调温,老人、体虚者、幼儿最好将室温控制在28℃左右。 此外,勿贪凉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不宜大量饮用含有菊花、金银花、荷叶等祛火中药成分的凉茶类饮料。 宜缓动 炎热的夏季,人们本来就容易出汗,如果锻炼,更容易汗出如浆,甚至有人希望借助高强度运动达到运动健身或减肥的效果。 其实,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。 虽然健身值得提倡,但运动过度则会损伤身体机能。 中伏时,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,如练太极拳,鼓舞阳气的生发、增加汗液的排泄,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,增强体质。 宜补水 补水养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。 三伏天稍动就容易大汗淋漓,继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,要按出汗量饮水,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;还要定时喝水,白开水、茶水等就是比较好的选择。 夏季养生,首重在“养”,重在平衡,凡事过犹不及,大家补益有度、凡事不追求极致,就是最好的养生。 文章导航上一个上一篇:“酵素” 人体组织正常运转的“催动器”下一个下一篇:五大黄金法则让你拥有好睡眠相关资讯惊蛰时节,这5个秘诀助你健康一整春!2025年3月5日号外!益立素优菌80净含量有重大调整!2025年3月5日关于2025年春节放假备货的通知2025年1月8日聚焦 | 热烈庆祝全国(区)县域居民健康管理工程健康服务中心招募会圆满成功2024年12月6日天气忽冷忽热,预防感冒太有必要了!2024年11月8日聚焦益力康 | 热烈庆祝全国(区)县域居民健康管理工程福建办事处授牌仪式圆满成功2024年10月30日